《姜维九伐中原:蜀汉的不懈抗争》
一、一伐中原
魏正始元年秋八月,司马懿谋杀曹爽,夏侯霸降蜀。姜维启用霸为向导官,出兵西平,逼近雍州,遭郭淮抵御。后失洮水,粮道被断,折兵数万,损将句安,败回汉中。
二、二伐中原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接诸葛恪书相约伐魏,令廖化、张翼为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铁笼山杀徐质、射郭淮、困司马昭。然会盟羌人兵败,自回汉中。
三、三伐中原
正元二年二月,司马师病亡。姜维乘隙引兵五万,兵犯枹罕。大军背洮水列阵,败雍州刺史王经,取狄道时,中邓艾之计,收兵退屯于钟提。
四、四伐中原
姜维在钟提,挟洮西之胜,兵出祁山,为邓艾所拒。维分兵袭南安,邓艾败之于段谷,荡寇将军张嶷阵亡。祁山寨为雍州征西将军陈泰所破,鲍素阵亡。维脱出重围,复回汉中,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五、五伐中原
蜀汉延熙二十年,改为景耀元年。姜维闻淮南诸葛诞讨司马昭,遂提川兵径取骆谷,度沈岭,望长城而来,败守将司马望,却邓艾所拒。后司马昭杀诸葛诞,班师长城,维兵退。
六、六伐中原
吴将丁奉、张布杀丞相孙琳,还政于孙休,约姜维伐魏。时蜀汉景耀元年冬,以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将左军,蒋舒、傅佥将右军,胡济为合后,维与夏侯霸总中军,起兵二十万杀出祁山,斗阵破邓艾、司马望,廖化杀魏先锋郑伦。艾使党钧赴成都行反间计,后主诏维入朝。
七、七伐中原
姜维闻司马昭弑曹髦,立曹奂,遂起兵十五万,令廖化、张翼为先锋,杀奔祁山。识破参军王瓘诈降计,于墵山埋伏,大破邓艾,却因王瓘舍命杀入汉中,折了粮车,毁了栈道,乃引兵还汉中。
八、八伐中原
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姜维修好栈道,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前部夏侯霸中邓艾计,洮阳乱箭射死。维引兵至侯河拒邓艾,张翼分兵攻祁山师纂,胜邓艾一阵。然成都黄皓欲使阎宇立功,一日三诏取回姜维,维于沓中屯田避祸。
九、九伐中原
魏景元四年秋七月初三,司马昭令邓艾为征西将军,引关外陇右之兵,攻姜维,维兵败,会张翼、廖化奔剑阁守把。不料邓艾偷渡阴平,败诸葛瞻,陷成都,魏景元五年春,蜀亡。
姜维北伐战绩及意义
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
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
景耀七年,魏国五道伐蜀时候,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勾结钟会反叛,事败被杀。
姜维北伐之因
在夷陵之战蜀汉大败后,诸葛亮缓解和东吴的关系就将荆州给了东吴,蜀汉的原来的发展计划就已经被打乱了。蜀汉虽然有益州与汉中,但地处偏僻,如果想偏安一方倒是可以,但如果想争霸天下却是不行。而曹魏又处于中原地区,地大物博,长期下去蜀汉必然会被灭亡。与其被动灭亡,不如主动出击还能得到一线生机,而且就算不成也能拖住曹魏的发育。
蜀汉内部势力复杂,蜀汉有三大势力,益州本土士族,荆州集团(刘备原班人马),刘璋旧部,后来荆州集团和刘璋旧部慢慢成为一体成为蜀汉集团。但益州本土士族与蜀汉集团矛盾尖锐,在诸葛亮去世后,双方矛盾加剧,所以在蒋琬费祎修养十年后,姜维再次北伐。北伐可以让益州士族闭嘴,也能让双方稍微团结点。
综上所述,姜维九伐中原,虽最终未能成功复国,但他的努力和抗争展现了蜀汉不屈的精神,为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