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重要人物及事迹
夏侯惇:
字元让,魏前将军,曹操族弟。征讨吕布时被曹性射中左眼,却拔箭啖目、鼓勇而战,反刺死曹性,深受曹操信任,曹丕继位后任大将军。
张辽:
字文远,智勇双全,曹操麾下五大将之首。合淝战役中,仅以八百精兵大破东吴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
曹彰:
字子文,曹操三子。曹操赏识其勇略,称其为“黄须儿”。与刘备争夺汉中时曾活跃一时,晚年因受曹丕疏远,失意而死。
曹仁:
字子孝,曹操族弟。自曹操起兵便跟随征战,战局不利时激励部下,能反败为胜,陈矫称赞其有“鬼神之勇”,后任魏大司马。
夏侯渊:
字妙才,娶曹操之女为妻,魏国征西将军,善于突袭。驻守定军山时中法正之计,被黄忠斩杀。
张郃:
字俊艾,起初为袁绍部下,官渡之战时与高览一起投奔曹操,是五大将之一,屡建战功,连诸葛亮也承认其勇猛过人,是蜀国大患。
曹丕:
字子桓,曹操次子,长子曹昂战死被立为世子。父亲死后继任魏王,逼迫献帝禅让,建立魏王朝即位称帝,后将后事托付司马懿和曹休后死去。
庞德:
字令明,马超的心腹猛将。被曹操擒获后降曹,为曹军建功。关羽攻樊城时抬棺战关羽,几乎将关羽击败,后被关羽水淹七军,被俘不降而死。
乐进:
字文谦,本为曹操麾下文官,后转为武将,列为五大将之一。与张辽、李典共同把守合淝,抵御东吴进攻,立下赫赫战功。
李典:
字曼成,魏破虏将军。从讨伐黄巾军起便跟随曹操,历经百战,性格冷静谨慎,多次制止同僚胡作非为,与张辽、乐进一起镇守合淝。
《三国演义》历史阶段及事件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引发大型农民起义。
董卓之乱:
董卓入朝实行专权暴政,袁绍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后被王允、吕布所杀,其专权暴政引发诸侯讨伐,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基础。
群雄逐鹿:
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联盟开始分崩离析。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同闯天下。
曹操反抗董卓暴政,回乡招兵买马。
孙坚获得玉玺,在江东建功立业。
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凭借家世称霸冀州。
三国鼎立:
西凉马超起兵报仇被曹操平定,曹操进爵魏公、魏王。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承魏王爵位,逼迫汉献帝退位,自称魏帝。
拥有荆州的刘备历经争斗打败刘璋,以“凤雏”庞统之死为代价夺占西川,并趁曹军立足未稳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以“恢复汉室”为名在益州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坐镇江东一方。
三国归晋:
魏将趁蜀国内乱之际发兵进攻,蜀主不战而降。
东吴自孙权死后,内乱不止。
曹睿死后,魏主曹芳继位,司马懿从大将军曹爽手中夺得兵权。
司马昭公然弑君,杀死魏主曹髦。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吴主孙皓最终投降西晋,百余年战乱平息,天下一统。
三国鼎立时期具体事件
220 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222 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 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 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格局。曹魏后期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 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 280 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时期人口及移民情况
自三国鼎立局势形成后,人民因统治者或战争而被迫迁移。曹操攻击张鲁及攻下后,迁部份川东汉中居民入关中。曹丕建都洛阳后,迁冀州五万户士家以实河南。魏灭蜀后迁蜀人三万家至洛阳和关中。
经典战役回溯
赤壁之战:
曹操雄图伟业在熊熊烈火中灰飞烟灭,这场决定性战役揭示了英雄与命运的较量。
通过以上思维导图,我们能直观了解《三国演义》的人物关系网、历史脉络及经典战役,领略这部名著的深度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