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一、集体智慧与策略合作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明集体智慧的力量不可小觑。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揭示了策略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人物性格与故事波折
“过五关,斩六将”:形容关羽的勇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时机的重要性。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展示了周瑜的失败与无奈。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展示了徐庶的忠诚。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反映了鲁肃的无知。
“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展示了关羽的威严。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描绘了曹操的失败。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
“车载斗量”:形容人才众多。
“断头将军”:展示了壮士的英勇。
“吴下阿蒙”:讽刺了吕蒙的无知。
“老牛舐犊”: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兵贵神速”: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出言不逊”:反映了张郃的傲慢。
“大器晚成”:展示了崔琰的才能。
“负重致远”:形容了庞统的坚韧。
“乐不思蜀”:反映了刘禅的无能。
三、其他经典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形象地描绘了曹操南征时的气势和最终的惨败。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描述了张飞脾气暴躁,力气大却难以控制情绪。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表明诸葛亮征讨孟获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容曹操对战争的无奈和犹豫。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展示了张飞粗犷外表下隐藏的细腻。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描绘了诸葛亮在用计谋时的从容和机智。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形容曹操遇到蒋干后的不幸遭遇。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形象地描绘了张飞的豪横性格。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形容诸葛亮的智慧深不可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形容曹操做事的干脆利落。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描绘了张飞的强硬性格。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形容诸葛亮在与周瑜的较量中使用的小技巧。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形容曹操在华佗劝谏时的固执。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形容张飞的豪言壮语。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描绘了诸葛亮借箭的智慧。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形容曹操用计时的狡猾和奸诈。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形容张飞在战斗中忘记了曾经的情谊。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形容诸葛亮在斩马谡时的艰难决定。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描绘了曹操在宛城的失败。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形容张飞在面对弱小敌人时的轻松。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形容诸葛亮在选择妻子时的考虑。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形容曹操在吕伯奢家的错误行为。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描绘了张飞母亲的多疑性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形容诸葛亮在招亲时看重才智。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形容曹操在华容道的失败是走错了路。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形容张飞在粗犷外表下隐藏的细腻性格。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形容诸葛亮在用锦羹时的聪明才智。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形容曹操和诸葛亮性格的不同。
四、歇后语相关内容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三国演义歇后语 10 个:
1.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3.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5.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6.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7.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8.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9.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0.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这些歇后语不仅丰富了三国的历史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活中的智慧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