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怒杀与鞭笞事件
一、怒杀杨主簿
曹操建造花园,动工前工匠请其审阅设计图纸,曹操在园门上写一“活”字。工匠不解,问杨修,杨修称丞相嫌园门设计太大。工匠按其提示修改后,曹操很高兴,问他们如何得知心意,工匠称是杨主簿指点。曹操表面称赞,内心却嫉恨杨修才华。
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过曹娥碑时见碑阴镌“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问杨修其意,杨正要答,曹操让他先别讲,自己思考。三十里后,曹操称已明白,让杨修说见解。杨修称“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为受辛之器,是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其才思敏捷。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适逢庖官进鸡汤,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此时有人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己,今见其又猜透心事,便以扰乱军心罪将杨修处死,杨修年仅 34 岁。
二、怒鞭督邮
演义中张飞怒打督邮之事不实,历史上是刘备所为。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因讨黄巾有功封安喜尉,不久朝廷下诏欲淘汰军人出身的地方官,刘备怀疑自己在淘汰之列,求见督邮,督邮不见,刘备生恨,闯入督邮驿舍,高叫“我收到太守的密令要抓督邮”,将督邮捆绑在树上鞭打百余下,本想杀之,督邮哀求,就放了他,弃官逃亡。
从史实分析,督邮没错,错在刘皇叔求见督邮似有走后门嫌疑,督邮执行法令不接见任何人应算公正无私、执法严谨,而刘皇叔不顾朝廷法令鞭打命官,所以弃官亡命。从这件事可看出刘皇叔除胸怀大志外,也具备一介武人的潜质。
在《三国演义》中,“怒鞭督邮”的故事也有演变。元代《三国志平话》中,怒鞭督邮的是张飞,他将督邮分尸六段,头挂城门,四肢挂城角,且刘备未另投官军继续镇压黄巾军,而是落草造反。到罗贯中笔下,文字描绘更细致生动,张飞用柳条鞭打督邮,借此展现其粗中有细、鲁莽中有狡黠的艺术形象,而罗贯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故事突出刘备为人“仁厚”,为他后来在蜀国登基称帝留下伏笔,其心倾向汉室后裔刘备,向往让刘备重整汉代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