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一、瞒天过海
邓艾奇袭成都,魏延奇袭长安之计,皆为瞒天过海之计。
二、围魏救赵
许攸攻打曹操许都之计,乃围魏救赵之策。
三、借刀杀人
曹操借刘表之手杀祢衡,刘表借黄祖之手杀祢衡,郭嘉遗计定辽东,皆为借刀杀人之计。
曹操试图借刘表之手杀死祢衡;
刘表借黄祖之手成功杀了祢衡;
郭嘉遗计定辽东。
四、以逸待劳
黄忠和法正杀掉夏侯渊,张飞战马超,皆是以逸待劳之计。
黄忠和法正杀掉夏侯渊;
张飞战马超。
五、趁火打劫
曹操攻打徐州时,吕布和陈宫趁火打劫占领曹操的山东。
六、声东击西
诸葛亮派赵云在箕谷率领少量军队作为疑兵,自己欲率大军出斜谷,此为声东击西之计。
七、无中生有
诸葛亮陷害司马懿,司马懿陷害诸葛亮,皆为无中生有之计。
八、暗渡陈仓
姜维挖地道企图偷袭邓艾,此为暗度陈仓之计。
九、隔岸观火
魏、蜀、吴三家时刻在用,无需赘述。
十、笑里藏刀
陈登害吕布,逢纪献计佯许公孙瓒夹攻冀州韩馥,违背公孙瓒之计,此为笑里藏刀之计。
十一、李代桃僵
曹洪舍命救曹操,此为李代桃僵之计,舍一小将而挽救大局(且小将未牺牲)。
十二、顺手牵羊
刘备夺取荆州,此为顺手牵羊浑水摸鱼之计。
十三、打草惊蛇
诸葛亮让刘备惊动乔国老和当地百姓以保全自身性命,此为打草惊蛇之计。
十四、借尸还魂
诸葛亮死后用木雕像吓跑司马懿,此为借尸还魂之计。
十五、调虎离山
诸葛亮佯攻冀县,调出姜维,此为调虎离山之计。
十六、欲擒故纵
诸葛亮七擒孟获,此为欲擒故纵之计。
十七、抛砖引玉
诸葛亮用粮草骗姜维去抢粮以便捉姜维,此为抛砖引玉之计。
十八、擒贼擒王
董卓、李傕、郭汜、曹操擒汉献帝,此为擒贼擒王之计。
十九、釜底抽薪
许攸献计曹操火烧乌巢,此为釜底抽薪之计。
二十、混水摸鱼
曹丕趁乱纳美妾,此为浑水摸鱼之计。
二十一、金蝉脱壳
诸葛亮死后的撤退之计,此为金蝉脱壳之计。
二十二、关门捉贼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关羽水淹七军,此为关门捉贼之计。
二十三、远交近攻
魏、蜀、吴三家反复上演,吕布、刘备、曹操、袁术等人之间也在反复上演此计。
二十四、假道伐虢
刘备夺取西川,此为假道伐虢之计。
二十五、偷梁换柱
张绣设法废掉典韦再攻曹操,此为偷梁换柱之计。
二十六、指桑骂槐
诸葛亮被诬陷谋反,被刘禅下令调回大军后质问刘禅的话为指桑骂槐,然后杀掉宦官(指着皇上骂宦官)。
二十七、假痴不癫
司马懿装病骗曹爽,此为假痴不癫之计。
二十八、上屋抽梯
刘琦三求计,此为上屋抽梯之计。
二十九、树上开花
张飞当阳桥退敌,此为树上开花之计,用疑兵吓退曹军。
三十、反客为主
黄忠和法正登高监视夏侯渊,争得主动权,此为反客为主之计。
三十一、美人计
周瑜用美人计迷住刘备,使其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另一说,刘禅降魏后回答司马昭的话)。
三十二、空城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此为空城计之计。
三十三、反间计
蒋干盗书,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三十四、苦肉计
周瑜打黄盖,此为苦肉计之计。
三十五、连环计
庞统的连环计,此为连环计之计。
三十六、走为上
刘备前期一直在用,无需再强调。
三十六计之随机应变——曹操应急佯献刀
战国末期,卫国大商人吕不韦与庞妾赵姬推动“切鼎切”,将秦国王孙异人推向秦王宝座,协助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
孙坚在危难之际换帻脱险,展现金蝉脱壳之术。
三十六计之乘火打劫——袁绍诈取冀州城
袁绍利用乱世危局,诈取冀州城,此为乘火打劫之计。
三十六计之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王允利用貂蝉,让董卓、吕布产生冲突与内斗,此为连环计之计。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
刘备三让徐州城,此为欲擒故纵之计。
三十六计之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
曹操借头平息众怨,此为嫁祸于人之计。
三十六计之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
刘备借雷巧掩饰,此为韬光养晦之计。
三十六计之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张飞诈醉擒刘岱,此为兵不厌诈之计。
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曹操借刀杀祢衡
新兴大清势力借崇祯皇帝猜疑心理杀害袁崇焕,曹操借刘表之手杀祢衡,皆为借刀杀人之计。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曹操乌巢烧粮草,此为釜底抽薪之计。
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曹操袖手旁观,除去二袁,此为隔岸观火之计。
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
程昱用计诳徐庶,此为无中生有之计。
三十六计之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刘琦上楼抽梯问计,此为上楼抽梯之计。
三十六计之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张飞沉着应对,退敌兵,此为虚虚实实之计。
三十六计之激将法——诸葛亮计激周瑜
诸葛亮用激将法激周瑜,此为激将法之计。
三十六计之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周瑜假书赚蒋干,此为反间计之计。
三十六计之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此为草船借箭之计。
三十六计之苦肉计——周瑜导演苦肉计
周瑜导演苦肉计,此为苦肉计之计。
三十六计之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用美人计,此为美人计之计。
三十六计之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丁斐用牛马诱敌,救了曹操,此为利而诱之之计。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孔明一纸之策救江东,此为围魏救赵之计。
三十六计之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庞德设计下长安,此为混水摸鱼之计。
三十六计之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孔明设伏擒张任,此为十面埋伏之计。
三十六计之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甘宁百骑劫魏营,此为出其不意之计。
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黄忠疲敌定军山,此为以逸待劳之计。
三十六计之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孔明设疑胜曹操,此为疑兵之计。
三十六计之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吕蒙攻心胜关羽,此为攻心为上之计。
三十六计之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
曹操盛葬关羽头,此为将计就计之计。
三十六计之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陆逊火烧蜀连营,此为火战计之计。
三十六计之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孔明安居平五路,此为各个击破之计。
三十六计之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司马懿出兵破孟达,此为先发制人之计。
三十六计之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诸葛亮设空城计,此为空城计之计。
三十六计之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
孔明诱敌深入,使张郃中计,此为诱敌深入之计。
三十六计之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司马懿忍辱取胜,此为忍辱负重之计。
三十六计之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司马懿缓战破辽东,此为缓兵之计。
三十六计之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此为假痴不癫之计。
三十六计之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姜维背水破王经,此为背水一战之计。
三十六计之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姜维求计避祸,此为走为上之计。
三十六计之暗渡陈仓——邓艾奇兵度阴
邓艾奇兵度阴,此为暗渡陈仓之计。
三十六计之一箭双雕——司马昭一石三鸟
司马昭一石三鸟,此为一箭双雕之计。
三十六计之以柔克刚——羊祜怀柔服陆抗
羊祜怀柔服陆抗,此为以柔克刚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