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际线同心圆的划分主要基于E·W·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城市发展和土地使用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该理论以芝加哥为例,将城市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环:中心商业区
这是城市的核心区域,主要集中了零售、办公和其他商业活动。
第二环:过渡区
位于中心商业区外围,主要是早期居住区,后来逐渐过渡为商业和轻工业。
第三环:工人住宅区
这一区域主要由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家庭居住。
第四环:良好住宅区
这一区域通常环境较好,适合中高收入家庭居住。
第五环:通勤区
位于城市边缘,主要是居住区,居民通常需要通勤到城市中心工作。
这种同心圆划分方式提供了一个图示性的描述,帮助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方式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划分方式是基于1920年代芝加哥的城市情况提出的,现代城市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仍然适用。